搞活体制机制 打造科创友好型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大连对于科技创新有着强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2017年就已经提出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的任务。前不久,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由东北地区的工业城市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业科创宜居融合发展的城市迈进”,并强调“特别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城市”。这是在世界大格局视野中,重塑大连时代坐标和发展定位,推动愿景规划落实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为大连谋划“十四五”时期创新发展提供了目标遵循和根本指南。


  “十四五”时期非常关键,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将形成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期东北振兴工作,明确指示“要从‘五大安全’战略高度,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大局出发,搞好战略支撑,加强政策统筹,‘十四五’时期要有突破”。东北振兴看辽宁,辽宁振兴看大连。“十四五”时期是大连突破发展瓶颈、重塑竞争优势的关键时刻,其中关键战略支撑之一是创新驱动战略,重要政策统筹之一是打造东北国际科创中心。现在,东北四个大城市搞科创中心建设的积极性都很高,也各有所长。大连要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开放龙头带动作用,打造东北国际科创中心”。


  大连是东北开放的窗口。“开放龙头”是大连发展的特征定位,也是大连发展突破的比较优势。开放既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我们要发挥两个开放的积极性。开放也是改革,改革在于搞活,就是思想活、体制活、制度活、环境活。“开放龙头”其实质是改革龙头,是搞活高地。“充分发挥大连开放龙头带动作用”,最关键的是发挥大连在东北地区改革搞活的带动作用,打造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发展环境和制度土壤,让各类创新资源率先在大连集聚、各类创新成果率先在大连释放。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要素环节对环境最为敏感。大连建设东北国际科创中心应先从搞活体制机制出发,打造一流的科创友好型营商环境。


  科创友好型营商环境是在普惠型营商环境建设基础上,特别突出有利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发展壮大的综合环境生态条件。这个营商环境的内涵和以往认识不同,不能停留在“脸好看、门好进、办事不求人”基本层面,必须突出科创针对性。


  第一,培育壮大科创市场。科创中心是科技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到一定浓度的发展结果,创建科创中心必须储备大量的科技企业市场主体和科技创新各类人才。和同类城市相比,数量规模优势是我们的突出短板。一是加大科技企业招商引资、科技人才招才引才力度,既要瞄准“大的”,也要关注“小的”,特别重视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及相关人才的引进发展。二是放开放宽科技创新市场准入门槛,实行最短的负面清单管理,破除影响创新创业的不合理限制。三是以职务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为突破口,加快科技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彻底调动科技创新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推动科创监管创新。秉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推动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让大连成为新动能争相涌入的宽松环境和创业沃土。一是积极推进“柔性监管”,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从重处罚向重指导转变,提高服务主动性、针对性,鼓励上门服务、现场办公服务。二是探索设立“安全空间”,在精细化工、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生命科技等发展较快且存在风险点的领域,划定市场准入经营的试错空间范围。三是探索“监管沙盒”,为新技术应用搭建相对宽松的测试性监管环境,通过实验方式控制创新成败的社会效应。


  第三,搞活科技人才体制。一是搞活科技管理体制,把政府职能部门的精力从分钱、分物、定项目转到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和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赋予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评价更大自主权,给予科技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真正破除财政经费管理机械执行对科技工作者积极性的负面影响。二是搞活人才发展环境生态。现在各地区人才政策竞争日益激烈,已经从1.0版本“引才为先”、2.0版本“留才为主”,向3.0版本“科学定义和发展人才”转换升级。近期,直播电商网红李佳琦以崇明区2020年首批特殊人才身份引进落户上海;90后快递小哥李庆恒获评了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属D类市级领军人才序列,将享受100万元购房补贴、三级医疗保健待遇、子女入学待遇、车辆上牌补贴等。这些事例反映了先发城市对新业态人才的开创性政策响应速度、态度,产生了较强人才虹吸效应。我们可以借鉴相关城市经验做法,升级现有人才评价体系,拓宽人才政策层次,更好吸纳新动能领域特殊人才。


  第四,抓好科创圈层协同。科创中心的承载区域不一定是单中心的,也不应局限在核心范围,可以打破行政线条思维和区域层次界限,建立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联动创新机制,避免“各自为战”碎片化搞创新。一是布局好科创圈层结构。科创中心往往是科技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之间的梯次协同互动。要有圈层结构意识,合理分布研发核心区、转化交易区、产业承载区、流通供应区、腹地支撑区等圈层结构。二是加大东北科创中心之间的协作。沈阳、大连各自存在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可以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把沈大经济走廊打造成沈大科技协同创新走廊。三是推进科创中心核心区与其他开发开放平台互动。充分发挥大连自贸试验片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开放平台叠加优势,最大程度拓宽政策试验空间,发挥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的创新要素活力优势。


编辑: 经合办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