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10年对内开放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建设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对内开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双重历史机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区域合作领域,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内开放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和“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2010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我们承担着全市国内招商引资、区域协作、对口帮扶和交流联络工作。2010年,省政府下达我市内招指标为850亿元,市政府确定国内招商引资任务为1000亿元。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和市政府工作安排,先后组团参加了辽宁省(温州、宁波)招商引资活动,组织了大连市(深圳、苏州、杭州、呼和浩特)经贸洽谈活动,举办了普湾新区三十里堡主题概念招商、庄河北黄海开发、瓦房店“轴承之都”暨沿海经济区招商推介等“请进来”活动,借助江苏雨润集团和江苏省、浙江省以及苏州企业家来连投资考察机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不断深化与杭州绿城集团、海航集团、北京力勤投资公司、上海大众交通集团等国内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先后引进了恒力集团长兴岛石化产业园、奥特莱斯购物中心项目、德豪光电科技项目、居然之家家居展示中心项目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进一步促进了我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前三季度,全市引进省外实际到位内资853亿元,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85.3%,同比增长82.6%,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预计全年可完成1000亿元的内招任务。年内,先后参加了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区域合作、高层论坛、商品展销和政务接待活动,建立健全了与辽宁沿海城市、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等区域组织的高层会晤机制和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促进了兄弟省市之间的务实合作交流。完成了对口帮扶贵州省六盘水市、遵义市1900万元和对口支援湖北省兴山县500万元、新疆克州乌恰县400万元,以及对口支援新疆农八师石河子市、对口援助西藏那曲地区索县援建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加强了国内驻连机构和商会组织的管理、服务和协调,指导商会做好挂牌成立、换届选举以及驻连机构的登记备案、变更注销等工作,组织驻连机构和商会参加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等活动。
    二、主要特点
   (一)国内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抓领导,不断健全工作机制。针对后危机时代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变化,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促开放,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内资外资齐头并进。建立健全了内招工作责任制,把内招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利用外资工作一同部署、一起落实。李万才市长亲自参加内招活动,推动内招项目落实。对年度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层层抓落实。完善了内招工作调度、通报、考核和奖惩制度,不断加大督促考核力度,提高了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内招工作的积极性。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亲自抓调度,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加强了内招工作体制建设,各区市县、先导区相应成立了招商部门,理顺了体制,扩大了编制,明确了职能,为圆满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奠定了基础。
    二是抓策划,不断创新招商模式。按照省、市领导的指示要求,我们转变招商观念,创新招商模式,以主题概念为重要载体,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内容,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市政府统一组织招商与各单位自行招商相结合、地区招商与园区招商相结合、网上招商与攻关招商相结合,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内招活动,有效控制了招商成本,提高了内招工作质量。各区市、先导区结合自身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现状,积极打造主题概念,瞄准行业知名企业和龙头企业,实行园区招商、特色招商,引进了一批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龙头项目。
    三是抓组织,积极营造招商氛围。突出大连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坚持把招商活动作为宣传大连、推介大连的重要载体,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每次招商活动,都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周密制定招商计划,精心布置会议现场,认真准备宣传画册。每次招商活动,从主题展板到会场布置,从多媒体演示到主题演讲,都突出彰显大连特点。每次招商活动,大连电视台、大连日报记者都随团采风,对招商推介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每次招商活动,都组织安排推介会、座谈会和市长会见活动,广泛宣传大连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政策优势等,现场解答投资客商提出的疑难问题,增强了投资者来连创业的信心。
    四是抓实效,不断巩固内招成果。紧紧抓住全球产业加速调整转移和国内市场南资北移的有利时机,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张旗鼓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使我市迅速成为外来资金、技术和产业聚集的热点地区。截止目前,全市举办“走出去”招商活动5次,“请进来”招商活动7次,签约省外项目313个(不含沙河口区213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投产35个、在建99个、在谈推进175个。6月份,我们对各区市县、先导区引进内资情况进行检查,摸清了3年来项目签约、项目落实、资金到位等情况。10月份,对各单位今年签约项目落地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加强工作分类指导和项目跟踪服务,确保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资金尽快到位。
    (二)区域协作工作
    一是搭建交流平台。先后组织参加了“中国•大连区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组织企业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以及上海世博会、西洽会、青洽会、哈洽会、乌洽会等活动,展示了我市企业的最新产品和最新成果,促进了我市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接待了甘肃省、湖北省、广州市、西安市、哈尔滨市等9个城市政府考察团,密切了与兄弟城市的经济合作和经贸往来,对于实现产业对接和项目合作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拓展合作空间。着眼推进大连区域性核心城市建设,组织丹东市、牡丹江市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了交通、能源、科技、环保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升了我市产业层次和城市能级,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组织参加了东北四城市(4+4)市长峰会、东北东部(12+1)区域合作组织和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议,建立健全了与东北乃至环渤海地区的高层会晤机制和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宽了区域合作的领域和空间。出版发行了《辽宁沿海经济》专刊,对于充分宣传大连、展示大连,打造辽宁沿海七城市经济联合体,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发挥了重要的窗口和示范作用。
    (三)对口帮扶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组织人员深入对口帮扶的贵州省六盘水市、遵义市和对口支援新疆克州乌恰县、湖北省兴山县进行工作调研,确定了我市对口帮扶援助资金项目安排,提出了援助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召开后,专门组成调研组赴对口支援新疆农八师石河子市调研,全面了解受援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需要我市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市对口支援的重点工作方向。
二是不断加大帮扶力度。秉承“科学发展、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全面展开经济、干部、人才、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对口援助工作,协调市委党校为受援地区培训各类干部200余名,接待受援地区干部来连调研考察4批次90余人,组织开展了援疆、援藏“十二五”规划的修编工作,全力为受援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帮助。积极向贵州省遵义市、六盘水市受灾地区捐款,提高受灾地区的生产自救能力,实现帮扶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组织企业参加“十六省市对口支援湖北省三峡库区经贸洽谈会”,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三是积极推进高层互访。6月中旬,协调里景瑞副书记率领大连市党政代表团赴湖北省兴山县进行对口支援活动,听取了工作汇报,考察了援建项目,落实了援建资金500万元。10月份,协调夏德仁书记率领的大连市党政代表团赴新疆访问,对新一轮对口支援农八师石河子市进行实地调研,向受援地区捐赠援建资金2000万元。11—12月份,接待新疆农八师石河子市、湖北省兴山县党政代表团来连工作调研和考察访问,协调大连市代表团赴贵州省遵义市、六盘水市、新疆克州乌恰县进行调研考察和走访慰问,深入推进我市对口帮扶工作。
   (四)交流联络工作
    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加强驻连机构和商会组织的管理、服务和协调,出台了《国内驻连机构管理暂行规定》,指导商会做好挂牌成立、换届选举以及驻连机构的登记备案、变更注销等工作。召开了新春联谊会和工作交流会,组织驻连机构和商会为我市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发挥驻连机构和商会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参谋助手作用,组织驻连商会参加了苏州、杭州、呼和浩特和宁波等招商引资活动,组织驻连机构和商会参加了金州新区樱桃节经贸洽谈会、长兴岛国家级开发区揭牌仪式等活动,协助哈尔滨市政府、牡丹江市政府、锦州市政府、延吉市政府做好在连组织的招商推介活动,促进了大连与兄弟城市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组织驻连机构和商会考察部分区市、先导区,建立了信息交流和项目对接长效机制,努力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大连与广州建立缔约友好城市,加深彼此了解,密切友好往来,为全面开展经济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
    三、2011年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抢抓历史发展机遇,不断扩大对内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区域合作领域,畅通对口帮扶渠道,加强城市友好往来,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努力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和“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为率先全面振兴、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对内开放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活动。2011年,我市国内招商引资的工作目标是内联引进资金比2010年增长30%以上,到位内资占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进一步增加,开工建设亿元以上的内招大项目比例进一步提高。全面加强与区域性合作组织及城市政府间的合作交流,创新区域合作形式,拓展区域合作空间,丰富区域合作内容,加快推动大连区域性核心城市建设步伐。认真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坚持扶贫与开发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探索对口帮扶新思路,寻求合作交流新途径,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全面加强国内驻连机构和商会组织的管理、服务和协调,加强工作指导,密切沟通联系,充分发挥驻连机构和商会在城市友好往来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在区域合作活动中的参谋助手作用。
   (三)具体措施
    1、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活动,着力构筑以绿色产业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为牵动、以集群发展为特征、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大力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建设工程招商活动,积极引进国内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先进生产要素,不断提升我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开展主题概念招商和特色产业招商,积极引进总部经济大厦、科技研发中心、知名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不断做强做大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开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积极引进新能源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和物流、商贸、金融、旅游等高附加值项目,努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开展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招商,重点培育建设开发区石化、保税区汽车、软件与服务外包、花园口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全面加强区域协作工作,不断拓展区域合作空间。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以合作为手段,以共赢为目标,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开展区域合作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与辽宁沿海城市、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区域城市的交流合作,不断创新区域合作形式,拓展区域合作空间,丰富区域合作内容,努力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组织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商品展销和大型经贸活动,不断扩大我市企业和产品的国内市场空间和市场份额,努力推进全市产品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优势,积极推进与兄弟省市的产业对接、资本流通和经贸往来,努力把大连建设成为发展质量高、承载能力强、生态环境好、引领作用明显的东北亚区域核心城市。
    3、认真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全力支持受援地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东西扶贫工作战略部署,秉承“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扶贫开发理念,坚持扶贫与开发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积极推进各领域的对口支援工作,通过重大课题研究、人才培养交流和科技项目转化等形式,帮助受援地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认真研究制订我市2011年对口帮扶工作计划,扎实做好帮扶援建项目的筛选、论证和资金申报工作,组织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相关企业赴受援地区调研考察,推动两地之间的经贸合作交流,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继续推进高层领导互访制度和对口帮扶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对口帮扶新思路,寻求合作交流新途径,努力促进我市对口帮扶工作向纵深发展。
    4、注重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搭建区域合作桥梁。加强驻连机构和商会组织的管理、服务和协调工作,做好工作指导和服务协调工作,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发挥驻连机构和商会组织的参谋助手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我市经济建设和区域合作活动,强化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和协调服务功能,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发挥驻连机构和商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他们积极推进城市友好往来,构筑友谊桥梁,搭建合作平台,努力打造“高层互动、部门推动、多方联动”的区域合作工作新格局。

 

编辑: 系统管理员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